首页 -> 新闻中心 -> 招考资讯

2016年度国考竞争比例7年来最低

作者:李恒 时间:2015-11-30 15:57:26 来源:河南商报

昨天,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进行公共科目笔试。

从1994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以来,目前这项考试已进行了22届。1994年国考仅招录490人,报名人数仅为4400人。22年间,国考已形成了“百万雄师”之势。

本次国考,全国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录人数创历史新高。涉及河南的岗位,共计招录969人,审核通过4.4万人,考生在郑州、周口、开封、济源等4个地市的1400多个考场进行笔试。

【最“好考”】

招录规模创历史新高

竞争比例7年来最低

经过了多年的国考,毕业生如今的选择更加理性,往年9000多人竞争1个岗位的情况不再出现,如今全国最热的岗位竞争比例也不过3000∶1,河南最热的岗位竞争比例仅1700∶1。

本次考试共招录27817人,提供15659个职位,招录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值,比2015年增加了5569人、2184个职位,人数增幅达25%,职位增幅达16%。

但是,在报考人数方面却并未随着招录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

截至10月26日18时,共有139.4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40.9万人减少了1.44万人,同比减少了1%。

专家解读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李茜说,从近几年的竞争比例来看,2016年国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处于低值,竞争比例为50:1,仅为7年前的一半。竞争激烈程度的降低会客观上提高考生的成功率,考生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最“热”】

国考“热”了十几年

招录人数增长4.1倍

“国考热”始于2003年,报名人数从2002年的6万余人增至12万余人。而那一年,正是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的就业之年,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更多人才选择考公务员。

河南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职位从2003年的5400个到2016年的15659个,增长了2.6倍。招录人数从2003年的5475人到2016年的27817人,增长了4.1倍。而报名过审人数从2003年的12.5万到2016年的139.46万,增长了10.2倍。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卢静斐分析,从这14年的总体情况来看,2014年是过审人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52万人,2013年稍逊,达到150万人。另外,2010年、2011年、2015年过审人数也超过了140万。近14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的激增令人咂舌,不仅是因为国考扩招的结果,也是公众对“金饭碗”热爱的表现。

【最“理性”】

就业压力面前

本次国考缺考率有所下降

2016年的国考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魏发琪老师分析,首先,在就业压力面前,考生缺考率较往年有所下降。以往的考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都将国考当成一次省考前的练兵(因为省考考取的机会更大,职位也都是考生家乡岗位),而本次国考,就业形势迫使大家开始改变。

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到空前的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对应的却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不足7%的GDP增长率,两者相遇,必定会造就最难就业季。因此考生对于本次国考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往年动辄缺考8~10人/考场,30%左右的缺考率,在本次国考中出现了下降,每个考场中,30个考生里缺考人数为4~7人,平均缺考率预计在13%~23%之间。

专家解读

魏发琪说,经过了多年的国考,毕业生如今的选择更加理性与客观,考生不再蜂拥报名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岗位,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匹配、意向地域、考取难易度等。理性选择,也是竞争趋于合理化的一种体现。

2016年国考“奇葩”考题

2016年国考行测已于昨日上午11时结束,河南商报记者通过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等专业分析团队针对考生的回忆,对题目进行了研究,盘点出2016年国考的“奇葩”考题。

【最“钩心斗角”考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 乙、丙两个人去了   B 甲一个人去了  C 甲、丙、丁 三个人去了  D 四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代入法验证选项。A项乙、丙都去,有乙的话可知丙一定不去,矛盾。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

题外话

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臣妾心好累。

【最具“逻辑”言语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处的事物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的两种情况为:一、当外部环境与我们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会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符合我们的期望;二、外部环境与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我们会对其寻找某种解释。A项是被外部环境影响到了自身、B项明知自己错误仍坚持、C项对环境产生厌倦都未体现出外部环境与我们认知的不一致。D项符合第二种情形。

你是逻辑题冒充的吧,换个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