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考公告
职业资格
政策法规
新闻动态
备考资料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信阳师范大学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成人学历
   学校简介信阳师范大学(XinyangNormalUniversity),简称信阳师大(XYNU),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创办的第一所本..
 “本升专”竟然成真了,“回炉”只为好就业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干了件“炸圈”的大事——发布招生简章,要给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
 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
   各有关省辖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编办,各有关高等学校: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
教师关注
固始县教学研究室黄朝彬:一门不该遗忘的课程(二)
2014-03-13 11:31:25 来源:固始县教育体育局 作者:黄朝彬 【 】 浏览:6735次 评论:0

    三、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研究性学习;(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信息技术教育。这四个是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也可以和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 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当然,非指定领域活动必须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即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否者,只是一般的活动。
    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对象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这样一个综合性。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从知识传授着眼,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是综合的。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第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也应是综合的。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特别是重视运用多种现代传媒技术,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动脚动手又动脑,如果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学校内,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仅仅限于在学校的操场、教室等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成各种活动小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动手实验,采访专家、群众,上互联网搜集信息,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也不受原课时限制,可以一节课,也可以几节课,甚至一周、数周。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也不仅是学校的教师,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放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也打破了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多种形式,对综合活动课程成效进行评估,主要是进行过程评估。
    自主性。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已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师生的互动。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真正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并且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努力实现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要改变那种由教师设计好活动方案,学生“按图索骥”的活动模式,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由学生自主参与,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要求追求尽善尽美,只要学生所选的主题具有符合学生兴趣和知识储备的特点, 所选主题具备探究性学习的客观条件,对学生身心没有危害,都可以作为探究的课题,由学生自我探究,教师不可过多的干预。自主性不能理解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理解为“放任”,在体现自主性的同时还要坚持活动的教育性。
    生成性。生成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的迁移,新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活动更富有成效。
责任编辑:pjj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最新资讯
招考信息
教育新闻
就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