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阳教育 -> 教育新闻
假如教育没有“惩罚”
关闭
  5月27日下午,网友“朵大宝9879”发微博称“洛阳市九中高一政治老师因学生没有背书罚学生做蹲起,说话十分难听,自尊心很受伤害。”并配有9张图片。28日,洛阳市九中校长张汉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涉事教师常某,确实在上课期间体罚学生,该教师属于聘用老师,将辞退该老师。”(5月29日 《大河报》)

  学生没有背书,任课教师罚学生做蹲起,可能是因为当时教师情绪激动说了几句难听的话,结果被学生发到网上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最终学校领导层迫于舆论压力,作出了对涉事教师予以辞退的决定。看罢新闻报道,笔者认为这样的惩罚对于这位教师来说多少有点重了。其一,就该事件来说恐怕在教育教学中是最常见的,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对学生要求严一些,也是对学生未来负责。其实这位教师完全可以对那些不背书学生不管不问,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惩罚督促学生把学习搞好。其二,罚做70个下蹲起立,对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在接受惩罚中进行自我反思,明白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何况,学生做下蹲起立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方式。

  现在,有一种现象需引起重视,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提倡鼓励教育。教育部门也下发多条禁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在媒体看来,学生犯错了,罚学生做蹲起,罚学生跑步,这些都是教师不应该做的事情,就连学生给老师打个伞也被上纲上线为官僚作风。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教育被一脚踢出了教育大门之外,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都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让他们知错就改,因为教师也成了一种高危行业,随时都有可能丢了饭碗。

  那么,教育可以没有惩戒吗?学校教育一味地采取鼓励教育的方式能完成教育重任吗?作为教师,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回忆小学、中学、大学的上学生涯,千百次的考试、千百次的历练,我们谁不是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一路拼杀出来的?还记得中学是自己和同伴们们贪玩而造成学习下滑时,老师重重地打我那一巴掌。也正是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明白了只有好好学习农村娃才有出路。也正是老师的惩罚,让我们的感情直到今天都很好。可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美的。

  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实在太差了。翻开新闻报道,有的孩子因为老师训斥了几声,就选择了跳楼自杀。有的孩子高考落榜了,不敢对家长的言语训斥而选择跳河。还有的因家长多说了几句,就选择离家出走。因此,教育需要惩罚来帮助孩子提升抗挫能力。打不得、骂不得的孩子们,他们长大后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新加坡中小学教室的后面不经常悬挂着一把戒尺吗?当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好时,老师就打学生手心以示惩戒。还有英国学校的教育,英国议院通过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换句话说,教师是可以采取适当体罚的。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那些有心理阴影的教师除外,比如媒体关注的幼儿园教师针扎幼童事件。

  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管教,通过运用适当的惩罚措施磨平其棱角,让孩子意识到犯了错就应该接受惩罚,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才更能适应社会。

相关信息学生未背书遭老师体罚 校长:为聘用老师将辞退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阅读
内容加载中……